什么是植合理植密度植
進入3月份,不少春季作物開始播種。各地春玉米也陸續播種。很多玉米種植者在玉米生產中面臨著同一個問題:種植稀了產量上不去,種植密了又容易倒伏,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玉米?
很多專家在講課時經常會提到一個合理密度,那么什么叫合理密度?咱們又該怎么做才叫合理呢?
這還是要根據咱們的地力水平、光熱資源和品種特點等方面綜合衡量。
首先,在玉米選種上,咱們首先要結合自身地力和當地光熱資源等方面來選擇種子。大家都知道玉米是喜水喜肥喜光熱的作物,咱們當地的光熱資源條件理想,而且土壤地力水平高,水資源豐富就要選擇相對高產,密度較大的品種;反之則要選擇穗大稀植型品種,這樣才算合理密度。
選好了品種咱們的種植密度最好是按照品種的推薦密度去種,比方說他推薦這種品種畝密度3000株,那么你最好是按照這個密度來種,如果你畝密度要種到4500株,這樣的話在高密度條件下,它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。
我們說高密度造成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呢?這個光成為限制玉米生長發育的一個主要因素,那么植株就會競相拼命的長來爭光,這樣導致的結果會是株高變高,密度越大植株越竄稈,而植株一竄稈后,咱們很多養分都用于莖稈的伸長,而沒有用于莖稈的加厚,結果玉米就長成我們說的像豆芽一樣,莖稈很高,但是莖稈很弱,這樣的話很容易發生倒伏,所以種玉米的朋友們首先就是一定要按照品種推薦的密度來種植。
是不是為了防止倒伏,咱們就要一味的稀植呢?答案同樣是否定的,在目前的生產條件下,按照品種要求適當的增加密度還是可以增產的,關鍵在于要科學的增加密度,并進行科學的管理。
玉米高產栽培,合理密植的前提條件,就是要因地,因種,因栽培條件來合理確定單位面積的栽培密度。還要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,把握合理密植原則,真正做到,種盡其用,地盡其力,肥盡其效,將目標產量發揮最大化。